發布時間:2021-08-04
2021年 7月30日-8月1日,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承辦的第一屆兒童呼吸道非細菌病原學檢測及診斷論壇在湖北武漢洪廣大酒店圓滿收官。
一直以來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5歲以下兒童病死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兒童呼吸系統生理結構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容易被感染;另一方,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非常復雜、包括病毒、細菌、非典型菌、真菌等,不同病原體感染可以變現為相似的臨床癥狀,而不同患兒感染同一種病原體癥狀又存在差異。因此,及時準確地進行病原學診斷,是臨床選擇合理治療方案從而有效控制病情的關鍵。
下面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感受一下這場學術盛宴: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陸權教授
陸權教授在分享中指出,兒童呼吸道感染在全球都是具有挑戰的課題。呼吸道的感染錯綜復雜,尤其在當下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在臨床中精準診斷才能提升精準治療。
首都兒科研究所錢淵教授
人冠狀病毒是一類能引起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通常引起普通感冒癥狀,嚴重者能造成呼吸窘迫綜合征甚至死亡。針對人冠狀病毒感染的實驗室檢測,尤其是免疫學檢測技術近年來已有大量研究與應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陸小霞教授
陸小霞教授從兒童副流感的流行病學的概況到兒童新冠肺炎的臨床特點,結合實際案例,跟大家進行了分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方峰教授
肺炎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4%~10%兒童都曾因腺病毒引起肺炎。近年有報道,嬰幼兒和免疫缺陷患者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最高,可達50%。方峰教授跟大家探討危重癥及其死亡的高危因素,為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只有早期識別和診斷才能及早干預性綜合治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魯艷軍教授
隨著新冠疫苗的廣泛接種和疫情防治工作的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使用核酸檢測技術在吸道感染中將會引起醫療衛生機構越來越高度的重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向贇教授
向贇教授從非典型病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和非典型病原體肺炎實驗室診斷應用策略等兩個方面進行分享。
此外,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劉瀚旻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劉恩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張泓教授,分別從感染與過敏,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新進展,肺炎支原體實驗室檢測技術及臨床應用,在線跟大家進行了分享。
本次大會精彩紛呈,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萬余人次的在線觀看。各位專家就兒童呼吸道領域的新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和臨床實用性相關內容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地學術交流與探討,為每一位與會者奉獻了一場學術饕餮盛宴。
與會期間,華銀醫藥攜帶了全線產品亮相會場,與各位專家同行一起探討兒童呼吸道臨床的精準檢測,以及如何將全面精準高效的篩查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華銀醫藥將繼續專注于臨床診斷與公共醫療衛生領域的病原檢測方案的研發與新技術應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豐富產品鏈,為IVD行業奉獻一份力量。